《中國古代手工業的發展》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國古代手工業的發展(7頁珍藏版)》請在技術文庫上搜索。
1、古代中國的手工業經濟,手工業是指依靠手工勞動,使用簡單工具的小規模工業生產。,一、紡織業的發展,1、新石器時代:紡織業起源 (原料:麻、葛、絲 工具:骨梭、骨針等),3、漢代:品種多、技藝高、(素紗禪衣、絨錦)遠銷海外 (絲綢之路、“絲國”),4、唐代:私營作坊出現;官營規模大,5、宋代:棉紡織業開始發展,7、明代:棉紡織業普及出現雇工和勞動力市場,(資本主義萌芽),2、商周時期:絲織業在經濟生產中地位重要 (“婦功”),6、元代:黃道婆創造新式紡車,極大推動我國棉紡織業的發展,棉布成為當時民眾的主要衣料。,紡織原料的演變:麻、葛紡織業-絲織業-棉紡織業,解說語:1972年在中國湖南省長沙馬王。
2、堆漢墓 一號墓出土,國家一級文物,現藏于湖南省博物館。面料為素紗,緣為幾何紋絨圈錦。素紗絲縷極細,共用料約2.6平方米,重僅49克,還不到一兩??芍^“薄如蟬翼”、“輕若煙霧”, 且色彩鮮艷,紋飾絢麗。它代表了西漢初養蠶、繅絲、織造工藝的最高水平。,三、攻金之工-冶煉業發展歷程,1、冶銅業:,(1)新石器時代:(2)商周時期:,2、冶鐵業:,銅器起源,但不是主要的生產工具,青銅器制造水平世界領先,(1)春秋晚期產生(2)戰國時期推廣:(3)漢代:漢武帝推行官營:,燃料變化:供風技術:,司母戊鼎,1.33米,1.1米,司母戊鼎是目前已發現的中國古代形體最大和最重的青銅器,在世界上也是僅見的,反映出。
3、商代青銅冶鑄業具有極高水平。,鼎重832.84公斤,精品欣賞,四羊方尊,精品欣賞,商晚期的貯酒器。原器1938年出土于湖南寧鄉,是我國現已發現的較大的方尊。此尊造形簡潔優美,采用線雕、浮雕手法,把平面圖像與立體浮雕,器物與動物形態有機的結合起來。整個器物用快方法澆鑄,一氣呵成,鬼斧神工,顯示了高超的鑄造水平。在商代的青銅器方尊中,此器形體端莊典雅,無與倫比。羊在古代寓意吉祥,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龍相對的造型展示了酒禮器中的至尊氣象.被譽為青銅器“十大國寶”之一,三、奪得千峰翠色來-陶瓷業發展歷程,(1)新石器時代: 彩陶、黑陶,(3)唐代:制瓷業成為獨立部門,2、唐代陶瓷業成就:,(1)唐三彩 (藝術陶制品)(2)兩大體系: 南青北白 (越窯青瓷、邢窯白瓷)(3)唐朝晚期:首創釉下彩繪,3、宋代名窯眾多: 定窯、鈞窯、景德鎮、龍泉、耀州窯,4、清代:發明粉彩瓷器工藝和琺瑯瓷。 (康熙、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