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 T 611-2006 小麥蚜蟲抗藥性測定技術規范》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DB51 T 611-2006 小麥蚜蟲抗藥性測定技術規范(9頁珍藏版)》請在技術文庫上搜索。
1、 案號: 6112006小麥蚜蟲抗藥性測定技術規范 of to 006布 2006施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185 6112006 次 1 主要內容與適用范圍 . 187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 . 187 3 術語和定義 . . 187 4 儀器設備 . . 187 5 實驗設計方法 . . 188 6 試蟲的標準化 . . 188 7 藥劑的標準化 . . 188 8 藥劑處理方法 . . 189 9 數據統計分析方法 . 189 10 抗藥性水平確定 . . 190 11 建立數據庫 . . 190 附錄 A (資料性附錄) 小麥蚜蟲抗藥性測定數據原始報表 . 191 6112006 1。
2、86 前 言 本標準的附錄 A 為資料性附錄。 本標準由四川省農業廳提出并歸口。 本標準由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批準。 本標準由四川省農業廳植物保護站負責起草。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彭麗年、張中明、蔣 凡、岳利華、李倫、楊啟洪。 6112006 187小麥蚜蟲抗藥性測定技術規范 1 主要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小麥蚜蟲抗藥性測定技術、儀器設備、試驗設計方法、試蟲的標準化、藥劑的標準化、藥劑處理方法、數據統計分析方法、抗藥性水平確定。 本標準適用于小麥蚜蟲的抗藥性測定,適用于以觸殺作用為主要作用方式的殺蟲劑的抗藥性測定。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
3、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285 農藥安全使用標準 8321 農藥合理使用準則 612小麥蚜蟲測報調查規范 980,1,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藥性 (to 是指昆蟲能忍受殺死正常種群大部分個體的殺蟲劑藥量的能力,并在種群中逐漸發展。 滴法 (又稱局部施藥法,是一種用微量點滴器將藥液滴于昆蟲特定部位的定量處理方法。 力 T(of 是指藥劑損害生物體的能力,即藥劑對靶標生物的毒性。是在嚴格實驗控制條件下。
4、,藥劑對生物毒性的量度指標,一般用反應中值如0等表示。 死中量 (指在觀察時間內,藥劑殺死種群(供試目標昆蟲)50%時所需要的藥劑劑量(g/頭或g/g)。 感種群 (在未接觸過某種藥劑的地區采集或在室內經多代隔離飼養獲得的群體。 感基線 (用敏感種群測得的對某種藥劑的毒力曲線。 4 儀器設備 2 恒溫養蟲室或光照培養箱 毛細管微量點滴器:箱 天平(萬分之一) 玻璃儀器:容量瓶(1050稱量瓶、移液管或加液器、燒杯、直徑5 其它:毛筆、濾紙等。 6112006 188 5 實驗設計方法 定方法 采用室內毒力測定的方法,比較種群敏感度。 采用的反應中值是以死亡率為指標的致死中量( 度設計 測定前根。
5、據資料先做預備實驗,在16 84 的試蟲死亡時的藥量范圍,按照等比或等差級數設置6個濃度梯度,使藥量跨越中值的兩側。藥量間的死亡百分率應比較均勻,如果差異太大,可不按等比或等差數列,抽去或插入適當的藥量。 在預備實驗的基礎上,做正式實驗。 試蟲數及重復 每個濃度設34次重復,每重復處理3040頭蚜蟲,共處理90160頭蚜蟲。 6 試蟲的標準化 間采蟲方法 采取對角線取樣法。在小麥穗期隨機選取10塊未施藥麥田,每塊田對角線5點取樣,每點采集100頭無翅雌成蚜共采5000頭帶回室內飼養一代,備用。 養條件 恒溫養蟲室或光照培養箱。溫度(T):22 24 ;相對濕度(75 80 ;飼料:小麥葉片。 。
6、態及性別 無翅雌成蚜。 7 藥劑的標準化 劑 質量分數90 。 劑 丙酮:AR。 液配制 制方法 先將原藥稀釋為較低濃度的中間藥液(母液),然后再進一步配成不同藥量的供試藥液。 母液配制:稱取一定的原藥(g),置于容量瓶中,用溶劑溶解稀釋至刻度定容,搖勻備用。 供試藥液配制:根據實驗設計配制6個藥液質量濃度,待用。 算方法 a)原藥取用量X1(g)按式(1)計算: CV 10P .(1)式中: 原藥取用量,單位g; C母液質量濃度,單位g/V母液體積,單位P原藥質量分數,單位。 b)供試藥液質量濃度g/式(2)計算: 6112006 189C A .(2)式中: 供試藥液質量濃度,單位g/C 。
7、母液質量濃度,單位g/A 稀釋倍數。 c)每頭蟲受藥量g/頭)按式(3)計算: 1000 .(3) 式中: 每頭蟲受藥量,單位g/頭; 點滴量,單位L 供試藥液質量濃度,單位g/ 藥劑處理方法 法 采用毛細管微量點滴法。LL。 驟 選擇健康無翅雌成蚜,用毛筆挑起放在濾紙上,每張放5頭,用干凈的毛細管微量點滴器將藥液定量點滴在供試蚜蟲腹部背面,點滴時毛細管應盡量貼近蟲體再擠出液滴,先點滴對照丙酮液,再由低濃度向高濃度逐一點滴藥液。用毛筆輕輕將點滴后的蚜蟲掃入養蟲盒內,加蓋放好。 察 將處理好的蚜蟲置于溫度(T)2225 , 相對濕度(5%85%的條件下, 50倍)檢查蚜蟲死亡數。 死亡判斷標準是。
8、以毛筆輕觸蟲體,蟲體完全不動即為死亡。如果對照死亡率大于10%,應重做。 9 數據統計分析方法 死中量單位 g /頭。 算校正死亡率 處理組校正死亡率)、)用式(4)、式(5)計算: 2) 00(4)或: 4) 100(5)式中: )、)處理組校正死亡率; 對照組存活率,單位為百分數(%); 處理組存活率,單位為百分數(%); 處理組死亡率,單位為百分數(%); 對照組死亡率,單位為百分數(%)。 毒力回歸方程和致死中量 采用機率值分析法。 6112006 190 采用抗藥性統計數據處理及管理系統(簡稱計計算,直接輸入點滴量(L)、各組濃度( g /總蟲數和死亡蟲數,得出直線回歸方程(LDp)。
9、、r 值、卡方值(g/頭)、g/頭)、g/頭)、標準誤(5)等。 10 抗藥性水平確定 性指數 抗藥性的確定采用比較群體對藥劑的敏感度(反應中值)的方法,求出抗性指數,按式 (6)計算。 小數點后保留一位數。 R S .(6) 式中: 抗性指數; R 測定種群S 敏感基線性水平標準 抗性指數15,為相對敏感; 0,為低抗水平; 0,為中抗水平; 60,為高抗水平; 抗性指數160,為極高抗水平。 11 建立數據庫 建立小麥蚜蟲抗藥性監測數據庫,將測定的所有原始數據及計算結果按時間、地點建立檔案,長期保存。 6112006 191附 錄 A (資料性附錄) 小麥蚜蟲抗藥性測定數據原始報表 試蟲學名: 存藥方式: 采蟲地點: 致死中量: 采蟲時間: 測定時間: 飼養代數: 作物生育期: 試蟲蟲態: 稀釋溶劑: 寄主作物: 觀察時間: 測前飼料: 飼養情況: 測后飼料: 測定方法: 測定藥劑: 點滴劑量: 藥劑含量: 死亡標準: 藥劑劑型: 測定單位: 生產單位: 測定人員: 備 注: 小麥蚜蟲抗性測定原始數據記載表 試蟲數(頭) 死蟲數(頭) 濃 度 (g/濃度 對數 試蟲總數(頭)死蟲總數 (頭) 平均 死亡率(%) 校正死亡率(%) 死亡機率值回歸方程式: r 值: 卡方值(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