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 T 600-2006 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雙高甘蔗》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DB51 T 600-2006 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雙高甘蔗(9頁珍藏版)》請在技術文庫上搜索。
1、 案號: 6002006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 雙高甘蔗 2006布 2006施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27 6002006 次 前言 . 28 1 范圍 . 29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 . 29 3 定義 . 29 4 產地環境條件 . . 29 5 新植蔗栽培技術 . . 30 6 宿根蔗栽培技術 . . 31 7 收獲 . 32 6002006 28 前 言 本標準附錄 A 為資料性附錄。 本標準由四川省農業廳提出并歸口。 本標準由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批準。 本標準起草單位:四川省農業廳經濟作物處、四川省制糖糖料工業研究所、內江市農科所、涼山州農業局。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張讓琴、譚顯。
2、平、劉 宇、張成貴、劉宗華、王貴華。 6002006 29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 雙高甘蔗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雙高甘蔗生產產地環境條件、新植蔗栽培技術、宿根蔗栽培技術及收獲。 本標準適用于四川省攀西地區金沙江、安寧河及黑水河流域的南亞熱帶糖蔗產區。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或修改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1/336 無公害農產品(或原料)產地環境條件 1/337 無公害農產品農藥使用準則 1/33。
3、8 無公害農產品肥料使用準則 3 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蔗 禾本科、甘蔗屬植物 (.)。 高甘蔗 高產高糖的糖料甘蔗。蔗產量每667平均6噸以上;上。 植蔗 由播種下去的種苗上的蔗芽長成的甘蔗。 根蔗 由新植蔗砍收后留下的蔗蔸上的蔗芽長成的甘蔗。 行 將宿根蔗的蔗廂挖松的栽培措施。 松蔸 甘蔗收獲后,將宿根蔗蔗蔸周圍的泥土挖開,使蔗蔸現出5促進蔗蔸基部蔗芽萌發的栽培措施。 蔸 宿根蔗松蔸后,對蔗蔸淋施一次水糞的栽培措施。 藝成熟期 蔗莖蔗糖分的積累達到該品種固有的最高峰,蔗汁純度達到最適合工廠壓榨制糖的時期。 4 產地環境條件 產地環境條件應符合1/336要求。 候條件 6002。
4、006 30 年平均氣溫 1722,10的有效積溫為 50008000,年日照時數 2000h2700h;年降水量 800100拔 600m1400m;極端最低氣溫無霜期335d。 壤條件 土壤質地為沙質壤土或壤土;有機質含量1%;土壤層厚度505 新植蔗栽培技術 種 種 選用高產、高糖、抗病品種。要求蔗莖粗壯、蔗芽飽滿、無病蟲危害。 種時期 當表土層10上時播種。攀西地區以春植蔗為主,于2月3月播種。 地 播種前深耕平整蔗地。耕犁深度350土壤松軟、細碎、平整。 廂理溝 槽壩地或植株高和莖徑大的品種按12030坡地或中莖種和植株較矮的品種以10020廂后按廂開植蔗溝,植溝深255250溝平直。
5、,溝底平整。 底肥與農藥 肥料施用應符合1/338規定。 農藥施用應符合1/337 規定。 底肥占總施肥量的30%40%。每667施有機肥100020003 26 6治方法參見附錄A。 種 種 剝去葉鞘,將種莖按2個4個芽一段砍種。灌溉條件較好的河谷壩地按2個芽一段砍種;旱坡地按3個4個芽一段砍種??撤N時應一刀砍斷。 定播種量 每667播8000芽10000芽。大莖種每667播8 000芽9000芽;中大莖種及中莖種每667播9000芽。 種 灰水浸種 用2%3%的石灰水浸種12h24h。 劑浸種 在地下害蟲嚴重的地區,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樂斯本乳油300倍4 00倍液浸種1病害嚴重的地。
6、區,用50%多菌靈或70%甲基硫菌靈1000 倍液浸種200種方式 干式播種 下種前先灌水漿溝, 用鋤頭將有機肥料、農藥和底土攪拌混勻,平整溝底泥面, 隨即按兩條龍或三條龍擺種。擺種后晾曬2d3d,溝底泥面濕而不粘,且有少量細小裂縫時覆蓋細土3 式播種 先將蔗溝底土與底肥、農藥混合均勻,按人字形或兩條龍或三條龍擺種。蓋土3 足水分。 灑除草劑 6002006 31每667用50%撲草凈50特拉津100灑于土壤表面。 蓋地膜 施除草劑后,覆蓋寬700地膜平貼溝底,四周用細土壓嚴實。 間管理 膜引苗與揭膜 將出土蔗苗從膜內引出,用細土填實破膜處,待氣溫穩定在20以上蔗苗基本出齊時揭膜。 苗補缺 待。
7、蔗苗出齊后檢查出苗情況。對缺窩斷行的應進行補植,采用移密補稀的辦法。移植時間宜在陰天或在晴天下午5時以后進行。 耕除草 蓋膜的蔗田在揭膜時立即進行;未蓋膜的蔗田在蔗苗3片4片真葉時進行。 肥培土 第一次: 齊苗后,每 667 施純 N 5 0時配施適量油餅、草木灰和糞水。施后蓋土 3蔗溝中間低,兩邊高。 第二次:10% 蔗苗出現分蘗時進行。每 667 施純 N 105量配施油餅、草木灰、糞水。培土時壓掉多余的弱小苗,使蔗苗均勻散開。 第三次: 10%蔗苗開始拔節時進行。每 667 施純 N 1518土高度 1015蔗壟中間高,兩邊低,并將蔗苗分壓均勻。培土后勻苗間苗,大莖種每 667 留苗 6。
8、000 株左右,中大莖種每667 留苗 6500 株左右,中莖種每 667 留苗 7000 株左右。 第四次:如蔗苗長勢弱,呈缺肥癥狀,應施壯尾肥。每 667 施純 肥時間宜在 8 月中旬之前。 蟲防治 業防治 選用抗病品種,無病蟲蔗莖作種;選擇無病蟲害田塊留種;實行快鋤低鏟,減少蔗蔸上的蟲源; 及時清除上季甘蔗蔗葉及雜草;合理密植;不偏施氮肥;剝除枯黃老葉,將田間濕度控制在病害發生所要求的濕度之下;淹水殺蟲(淹沒廂面 70;及時排除積水;中耕除草;合理輪作、間作和套作等。 學防治 主要病蟲害及防治方法參見附錄 A。 旱排澇 溉 2月5月為高溫少雨季節,適時灌水。 澇 6月10月為高溫多雨季節。
9、,若蔗田積水,及時開溝排水。 6 宿根蔗栽培技術 種選擇 選擇耐寒、耐旱和宿根性強且抗倒伏的品種。 好前季甘蔗 應采取以下措施為宿根蔗打好基礎:新植蔗應深溝淺種,培土不宜過高;增施有機肥;培育健壯蔗 6002006 32 蔸;追施壯尾肥;加強病蟲害防治。 理蔗田與灌水 上季甘蔗收獲后,及時將蔗田中的蔗葉和雜草等一并清除或燒毀,同時灌一次水。 行與松蔸 蔗田灌水后 6d 左右進行。先破行后松蔸。 漂蔸肥 松蔸后 5d7d 施漂蔸肥。每 667 施純 0水 50 挑100 挑。 膜覆蓋 廂面噴施除草劑后立即覆蓋地膜。 膜引苗與揭膜 見 苗補缺 見 耕除草 見 肥培土 施肥時間較新植蔗提早15d。 。
10、第一次:20%蔗苗出現分蘗時進行。每667施純52O 15量配施油餅和糞肥。培土510。 第二次:10%蔗苗開始拔節時進行。每667施純8一年宿根蔗培土20左右,第二年宿根蔗培土30以上。 蟲防治 宿根蔗的病蟲害較新植蔗嚴重,發現病蟲危害時應及時防治,防治方法參見附錄A。 旱排澇 7 收獲 獲原則 總的原則是先熟先砍,后熟后砍。具體收獲按品種熟期、播種期、新植蔗、宿根蔗及種植臺位確定。先收獲早熟品種、宿根蔗和水肥條件差的坡土蔗,后收獲遲熟品種、新植蔗和水肥條件好的壩地蔗。 獲技術 當甘蔗達到工藝成熟期時,應快刀低砍或快鋤低鏟,入土 2后將挖起的甘蔗用刀削去須根、剝去葉鞘,從最頂端有黑色蠟粉的節。
11、間砍下,按每捆 15 根20 根打捆。 6002006 33附錄 A (資料性附錄) 甘蔗主要病蟲害及推薦防治方法表 名 稱 危害癥狀和防治時期 防治方法 安全間隔期黑穗病 感病蔗株生長點長出一條向下彎曲的鞭狀物,早期鞭狀物外覆蓋一層白膜,后暴膜破裂散出黑粉。 選用抗病品種; 拔除病株并燒毀。 梢腐病 早期病狀為幼嫩葉片黃化斑塊,后期嚴重時梢頭腐爛,心葉壞死,整株甘蔗枯死。 浸種處理; 用50%多菌靈800倍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1000倍噴施,每隔7d10d,連續噴灑2次3次。 15d 褐條病 初發病時,甘蔗嫩葉出現細小的水漬狀小點,逐漸伸長并轉變成紅色至紅褐色條紋病斑與葉脈平行。嚴。
12、重時葉片上的病斑相互融合,大部分葉片組織死亡,葉片干枯。 用 50%多菌靈 800 倍1000 倍液或 70%甲基硫菌靈 1000 倍液噴施,每隔 7d10d ,連續噴灑2 次 3 次。 15d 螟蟲 從蔗苗基部蛀入,造成蔗苗心葉死亡而形成枯心。防治時期為 3 月中下旬至 5 月中下旬之間。 每 667用 5%毒 4000g 拌毒土撒施或5%丁硫克百威顆粒劑 3000g4000g 溝施; 用螟蟲性誘劑進行誘殺。 蚜蟲 受害甘蔗葉背沿葉脈兩側出現白色絮狀物,并在葉鞘、蔗莖上、地上形成一些粘性分泌物。發生時期多在 8 月中下旬后。 用 50%粉劑抗蚜威 2000 倍液進行防治。 10d 金龜子 成蟲咬食蔗苗基部,造成蔗苗死亡;三齡幼蟲取食宿根蔗蔸,造成蔗蔸死亡。 播種時用 50%辛硫磷 500 倍液噴施蔗溝; 5 月 6 月用黑光燈誘殺成蟲。 注:如有適合甘蔗生產的高效、低毒、低殘留新型農藥應優先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