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生林下拱棚雙孢菇種植技術經驗文檔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速生林 下拱棚雙孢菇 種植 技術 經驗 文檔
- 資源描述:
-
《速生林下拱棚雙孢菇種植技術經驗文檔》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速生林下拱棚雙孢菇種植技術經驗文檔(3頁珍藏版)》請在技術文庫上搜索。
1、3采用地表30cm以下的深層中性黏壤土作為覆土材料,并將其分級過篩,粗土直徑1.5cm 左右,粗細土用量比例為21 ,制備后暴曬幾天進行消毒。覆土在菌絲已伸到床底或料層厚度2/3 時進行,覆土前先用2 %的石灰水預濕粗土粒,覆粗土厚度約為2.5 cm ,以蓋住料面為宜。覆土要把握“料面上方覆土薄,側面覆土厚”的原則,覆土后要常噴水,保持覆土層濕潤。拱棚兩端通風處可蓋上報紙以保濕。菇棚溫度保持在22左右,土層中很快長出菌絲。當菌絲在土粒間能達到70%時, 覆蓋細土, 以填充粗土空隙,細土厚度1cm左右,整個覆土層厚度達到3cm為宜。當細土粒調濕后,減少噴水,使細土粒偏干,以利于菌絲在粗細土粒間橫
2、向蔓延,形成子實體原基。8出菇和采收81 出菇從播種到出菇約需40d左右,此時已進入深秋季節,適宜15的出菇溫度要求,出菇期要加強通風, 保持菇棚空氣新鮮、清爽。出菇前要加大噴水量,要噴至細土層發亮,滲到細土層中上部,使出菇部位控制在粗細土層之間,以后隨著菇蕾形成和生長,逐漸增加噴水量,要輕噴勤噴,噴水時噴頭朝上,使霧狀水飄灑落下。8.2 采收雙孢菇未開傘時營養價值高、商品形狀好。采收遲易開傘,菌褶變紅,品質下降,產量降低。當菇蓋直徑長到35cm時,即可采收。采收時捏住菇蓋,緊緊旋轉扭動即可采下。采下的菇用竹制刀片削去柄下帶有泥土的部分(金屬刀片蘑菇變褐色),大小分級裝入筐中,隨后用漂白液清洗
3、后裝箱銷售。采完的菇床要進行清理,將菇根和死菇清除,用小木板將面上的菇穴刮土填平,噴水保濕等待出二潮菇。9 越冬和春菇管理9.1 越冬管理秋菇結束后, 菇棚溫度降至8以下時,菌絲逐漸停長進入越冬期,此時停水1周,待覆土稍干后進行松土清理,然后整平菇床。越冬期間以保溫保濕為主,適當通風換氣,也可停止噴水,床面放干,等到來年開春氣溫升至8以上時噴水。9.2 春菇管理翌年3月上旬當氣溫穩定在l0以上后,用輕噴勤噴的方法調節土面水分。隨著大批出菇,噴水量可相應增加,一般每天1m噴水03kg左右。春菇生產后期,噴水量應增至05kg以上。春氣溫變化大,既要預防低溫,又要防止高溫危害。多潮出菇后,培養料中營
4、養成分減少,菇型變小,薄皮菇增多,應適量追肥。常用肥料有03 05尿素、1葡萄糖、2生豆漿、01過磷酸鈣、02磷酸二氫鉀、05鮮酵母液、食用菌增產健壯素等。 2為2cm 的稻草簾。拱棚搭在樹行中央,兩邊留有進出口,每棚長度約30m ,棚中間挖深50cm左右的走道,走道兩邊為寬100cm的菇床。操作時,先挖走道,將余土堆在兩邊,再平整菇床,搭設棚架,將發酵好的主料鋪在菇床上,覆土后再蓋棚。5 建堆發酵51 預濕嘉祥縣常年7、8、9、10月氣溫分別是:27.2、25.9、21.2、15.2。為保證10月1日前后開始出菇,一般提前2.5個月建堆發酵。即在7月中下旬開始準備原料場地。選用的麥秸應質硬色
5、黃,牛糞為干糞末,建堆時先將主料預濕,以提高建堆時的持水力。其方法是,將麥秸攤在地上,撒上石灰,灑水噴濕后進行假堆,干牛糞邊澆水邊翻拌,預濕含水量在 65%左右,預濕 12 d 為宜。52 建堆在地面上均勻地鋪放一層寬2m ,厚15cm 的預濕麥秸,上面撒一層預濕牛糞,以牛糞蓋住麥秸為度,接著再放一層麥秸,上面再蓋牛糞,層層堆放,直到堆高1.8m左右,頂層用牛糞覆蓋。建堆時,將尿素和石膏分層撒入,若堆料預濕不足,還要酌情噴水,直到堆底四周溢水為止。建好的堆料,晴天用草簾覆蓋遮陽,陰天和晚上掀開透氣。在堆中間插入溫度計,以便監視堆溫上升情況。53 翻堆發酵期間共翻堆5次,每次間隔時間依次為6d、
展開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