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深模的基本原理(三).doc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拉深模 基本原理
- 資源描述:
-
《拉深模的基本原理(三).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拉深模的基本原理(三).doc(5頁珍藏版)》請在技術文庫上搜索。
1、拉深模的基本原理(三)七、 圓筒形拉深工藝計算1 無凸緣筒形件拉深的工藝計算(1) 拉深次數的確定A 求出工件的拉深系數:mz=d/如果 可一次拉深成形;如 以按無凸緣筒形件進行工藝計算和拉深,即:首次拉深不留凸緣,再次拉深時留出錐形凸緣,最后工序把凸緣壓平。. 凸緣相對直徑很大 dt/d4,并且高度很低,這類零件的變形特點已起出拉深范圍,屬于脹形。. 凸緣相對半徑較大 dt/d對高度已較大,這類稱寬凸緣筒形件,即帶凸緣筒形件,它有兩種成形方法:第一種是每次拉深高度不變,改變達到要求;第二種是改變每次拉深的直徑來增加高度。() 帶凸緣筒形件的拉深特點:(原理與不帶凸緣筒形件相似)緣相對直徑H/
2、r/以上三個尺寸因素確定,其中 dt/ r/毛坯直徑及拉深系數一定時,dt/,則材料的變形程度不同,dt/d 越小,H/d 越大,則變形程度越大。緣不全轉變為筒壁,其可以看作是無凸緣拉深過程中的一個中間狀態,因此,其首次拉深系數可小于或等于無凸緣形件的拉深。由于極限拉深系數 拉到凸緣直徑為 現最大拉深力,則帶凸緣的拉深和不帶凸緣的拉深的極限拉深系數相同。如當拉到凸緣直徑為 達到最大拉深力(即拉深力未超出材料的屈服極限),則帶凸緣的拉深系數還可再小些,其拉深系數可小于不帶凸緣拉深時的拉深系數,即 mm1= 一定時,dt/ H1/ 增大,因為 體積不變原則,的變化關系不變,即變形程度由/表示,即可由材料的極限 H1/工件的dH1/,則可一次拉深,否則需再次拉深。首次拉深中形成,在以后的各次拉深中不變,僅僅是靠減小直筒部分的直徑來增加筒形件的高度。凸緣部分由于首次拉深時的冷作硬化作用,在以后的拉深中已難以拉動變形,強行拉動會導致拉破。 使第一次拉深入凹模的材料比最后拉深部分實際所需材料多才多,使多余材料在以后的再次拉深中逐步分配,最后被留在凸緣上,防止由于材料不夠,在再次拉深中強行拉深。凸緣入凹模而出現工件拉破現象。() 帶凸緣筒形件拉深高度:
展開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