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_12158-1990_防止靜電事故通用導則.doc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GB_12158 1990 防止 靜電 事故 通用
- 資源描述:
-
《GB_12158-1990_防止靜電事故通用導則.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B_12158-1990_防止靜電事故通用導則.doc(7頁珍藏版)》請在技術文庫上搜索。
1、防止靜電事故通用導則【頒布日期】19900101【實施日期】19900101【修訂日期】【頒布單位】【發 文 號】2158題內容與適用范圍本標準規定了靜電放電與引燃、靜電防護措施、靜電危害的安全界限及靜電事故的分析和確定等。本標準適用于存在靜電引燃(爆)危險場所的設計和管理。3類靜電放電的特點和其相對引燃能力見表 1。表 相同帶電電位條件下,液面或固體表面帶負電荷時發生的放電比帶正電荷時發生的放電,對可燃氣的引燃能力可大一個數量級。下列環境條件下,可燃物更易點燃。a. 可燃物的溫度比常溫高; b. 局部環境氧含量(或其他助燃氣含量)比正??諝庵械母?;c. 爆炸性氣體的壓力比常壓高。4靜電防護措
2、施各種防護措施應根據現場環境條件、生產工藝和設備、加工對象的特性以及發生靜電引燃的可能程度等予以研究選用。少靜電荷產生a. 對接觸起電的有關物料,應盡量選用在帶電序列中位置較鄰近的,或對產生正負電荷的物料加以適當組合,使最終達到起電最小。靜電起電極性序列表見附錄 C(參考件)。b. 在生產工藝的設計上,對有關物料應盡量做到接觸面積、壓力較小,接觸次數較少,運動和分離速度較慢。靜電荷盡快對地泄漏a. 在存在靜電引爆危險的場所,所有屬靜電導體的物體必須接地。對金屬物體應采用金屬導體與大地作導通性連接,對金屬以外的靜電導體及亞導體則應作間接接地。b. 靜電導體與大地間的總泄漏電阻值在通常情況下均不應
3、大于106。每組專設的靜電接地體的接地電阻值一般不應大于 100;在山區等土壤電阻率較高的地區,其接地電阻值也不應大于 1000。c. 對于某些特殊情況,有時為了限制靜電導體對地的放電電流,允許人為地將其泄漏電阻值提高到不超過 109。d. 局部環境的相對濕度宜增加至 50%以上。e. 生產工藝設備應采用靜電導體或靜電亞導體,避免采用靜電非導體。f. 對于高帶電的物料,宜在接近排放口前的適當位置裝設靜電緩和器。g. 在某些物料中,可添加少量適宜的防靜電添加劑,以降低其電阻率。h. 在生產現場使用靜電導體制作的操作工具,應予接地。消除靜電非導體的靜電,宜用高壓電源式、感應式或放射源式等不同類型的
4、消除器。帶電體進行局部或全部靜電屏蔽,同時屏蔽體應可靠接地。設計和制作工藝裝置或設備時,應盡量避免存在靜電放電的條件,如在容器內避免出現細長的導電性突出物和避免物料高速剝離等。制氣體中可燃物的濃度,保持在爆炸下限以下。地措施應符合下列具體要求:a. 非金屬靜電導體或靜電亞導體與金屬導體相互聯接時,其緊密接觸的面積應大于 20b. 采用法蘭及螺栓聯接的配管系統,一般不必另設跨接線,對于室外的架空配管系統,則應按有關國家防雷規程執行。c. 在進行間接接地時,可在金屬導體與非金屬靜電導體或靜電亞導體之間,加設金屬箔,或涂導電性涂料或導電膏以減小接觸電阻。 d. 油罐汽車在裝卸過程中應采用專用的接地導
5、線(可卷式),夾子和接地端子將罐車與裝卸設備相互聯接起來。接地線的聯接,應在油罐開蓋以前進行;接地線的拆除應在裝卸完畢,封閉罐蓋以后進行。有條件時可盡量采用接地設備與啟動裝卸用泵相互間能聯鎖的裝置。e. 在振動和頻繁移動的器件上用的接地導體禁止用單股線,應采用6 利用空氣電離原理使靜電中的和靜電消除器有多種型式,見表 2。表 電消除器原則上應裝設在靠近帶電體最高電位的部位,正確的裝設位置如圖 1所示。制烴類液體灌裝時的流速a. 灌裝鐵路罐車時,液體在鶴管內的容許流速按式(1)計算:.(1)式中:V烴類液體流速,m/s;D鶴管內徑,m。大鶴管裝車出口流速可以超過按式(1)所得計算值,但不得大于5
6、m/s。b. 灌裝汽車罐車時,液體在鶴管內的容許流速按式(2)計算:.(2)式中:V烴類液體流速,m/s;D鶴管內徑,m。 輸送和灌裝過程中,應防止液體的飛散噴濺,從底部或上部入灌的注油管末端應設計成不易使液體飛散的倒 在上部灌裝時,使液體沿側壁緩慢下流。罐車等大型容器灌裝烴類液體時,宜從底部進油。若不得已采用頂部進油時,則其注油管宜伸入罐內離罐底不大于 200注油管末侵入液面前,其注流速應限制在 1m/烴類液體中應避免混入其他不兼容的第二相雜質如水等。幷應盡量減少和排除槽底和管道中的積水。當管道內明顯存在第二物相時,其流速應限制在 1m/在貯存罐、罐車等大型容器內,可燃性液體的表面,不允許存
展開閱讀全文
